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印发江门市江新联围大堤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4:20:3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5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江门市江新联围大堤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江府办[2008]2号



印发江门市江新联围大堤管理办法的通知



蓬江、江海、新会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江门市江新联围大堤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第十三届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一月十一日



江门市江新联围大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江新联围大堤的管理,维护大堤工程完整,增强大堤的防洪抗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江新联围大堤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江新联围大堤范围内从事建设、作业及河道堤防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江新联围大堤,是指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大雁山脚天河顶起,沿西江干流、北街水道、石板沙水道、劳劳溪、虎坑水道右岸至潭江左岸江门市新会区梅林冲止的江新联围干堤堤段。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江新联围大堤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监督实施工作;各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辖区范围内江新联围大堤的主管部门;市江新联围工程管理处及大堤沿线管理所具体负责江新联围大堤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市和各区公安、国土资源、建设、交通、环保、规划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江新联围大堤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江新联围大堤的范围包括大堤管理范围和大堤保护范围,以及沿线穿堤涵闸、护岸工程、护堤地范围内的电排站、观测设施、防汛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等。

前款所称的大堤管理范围包括堤身、护堤地、穿堤涵闸、护堤地范围内的电排站及堤外河道上的滩地、水域。堤身已达到设计标准的堤段,护堤地是指内、外坡堤脚线(对于设有戗台的堤段,最低一级戗台覆盖边缘线为坡脚线)算起每侧30米范围内的土地、滩地、沙洲和水域;堤身未达设计标准的堤段,护堤地范围为每侧40米。

大堤保护范围是从大堤管理范围边界外延起每侧200米内的范围。

对于未征用的江新联围大堤护堤地由沿线区人民政府按《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规定统一划定;凡过去已征用、划定的护堤地,均属国家所有,由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江新联围工程管理处管理、使用。

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未征用的土地,其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但其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危害江新联围大堤的安全。

第六条 在江新联围受益范围内的受益单位,须按有关规定交纳堤围防护费。

第七条 江新联围大堤的防汛抢险工作由市三防指挥部统一指挥,沿线各区按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具体负责辖区内堤段的防汛抢险方案的组织实施及辖区范围内防汛物资的储备。市江新联围工程管理处负责组织做好大堤的巡查及防汛物资调度工作。

第八条 市江新联围工程管理处负责组织协调江新联围大堤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技术要求,拟订大堤维修养护计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大堤所需维修、养护经费从市本级统筹的堤围防护费及各区征收的堤围防护费中安排解决,其中:蓬江、江海两区辖区范围内堤段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市本级财政安排解决;新会区辖区范围内礼东围堤段(6.6公里)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市本级财政安排解决,其余堤段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市本级财政补助40%,余下由新会区财政解决。

江新联围大堤的建设由所在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筹集所需经费。

江新联围大堤的穿堤涵闸、电排站和围内其他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除险加固、更新改造、日常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由所在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筹集所需经费。

第九条 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建设跨河、穿河、穿堤及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堆砂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及省、市规定及标准,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经依法批准修建工程设施的,按现行有关规定缴纳河道占用费,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实施,按时完工,并及时办理水利验收手续;不得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及大堤安全。

第十条 在江新联围大堤堤身以及迎水坡侧大堤管理范围内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应征求江新联围工程管理处的意见,并按《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在江新联围大堤背水坡侧大堤管理范围内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按有关规定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修建临时性工程设施或作业,按有关规定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第十一条 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从事生产、建设、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需向江新联围大堤外西江河道排放废水或设置排污口的,应按照水利部颁布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在江新联围大堤沿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生产、建设、经营、作业等活动及行为,依照《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禁止损坏或者挪用江新联围大堤的工程设施、设备和防汛仓站、房屋、通信、供电线路、防汛砂石料及其他防汛物资器材。

禁止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进行爆破、采砂、取土、挖塘、修坟、开沟、打井以及堆放余泥、垃圾、杂物,或者从事其他危及大堤安全的活动。

禁止损坏江新联围沿线的涵闸、减压井、排渗沟、测压管、测量基点、观测设备、里程碑石、水文监测、地质监测以及其他设施。

禁止在大堤堤身上放牧、铲草皮。

第十三条 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未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或者其他设施。

对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将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负担。

第十四条 江新联围大堤堤顶是防汛专用通道,除防汛、抢险和管理车辆外,禁止其它机动车辆在没有路面的堤顶通行。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未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或者未按照审查批准的位置、界限,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从事工程设施建设或作业活动的,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修建相关配套工程设施的,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情节轻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依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有关罚则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依照《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六十一条或者《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及《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原样进行恢复,并处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经同意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或者其他设施的,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依照《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危害江新联围大堤安全行为的,市、区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停止危害行为,并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市和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江新联围大堤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其他好处或者玩忽职守,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2000年8月15日颁布的《江门市江新联围大堤管理暂行办法》(江府办[2000]58号)同时废止。


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为了规范网上委托业务的开展,根据《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制订本核准程序。
一、申请受理
拟申请网上委托业务的证券公司(以下简称“申请公司”),应根据《办法》的要求,准备申请文件一式三份,分别报送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和信息中心,并送当地派出机构备案。
中国证监会收到申请文件后,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未按规定要求制作申请文件的,不予受理。
二、初审
中国证监会受理申请文件后,对申请文件的合规性进行初审,并在30日内将初审意见函告申请公司。
中国证监会对按照初审意见修改完善的申请文件进一步审核,形成初审报告。
三、专家审核
证监会聘请专家组成审核委员会,对申请文件中的有关事宜和技术应用方案进行审核。申请公司应派技术及相关业务负责人到场答辩。必要时,证监会可要求申请公司主要技术合作方参加。
审核委员会进行充分讨论后,采用投票方式表决,提出审核意见。
四、核准决定
依据公司基本情况和专家审核意见,中国证监会对申请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出具同意开展网上委托业务的文件;不予核准的,出具书面意见说明理由。
因重大违规事件、重大技术事故等因素导致整体质量差、风险隐患大的公司,不予核准开展网上委托业务。
中国证监会自受理申请文件到作出决定的期限为3个月。
五、复议
申请未被核准的公司,可在接到中国证监会书面决定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中国证监会在收到复议申请60日内,对复议申请作出决定。
经复议仍未被核准的公司,自收到中国证监会书面决定起,一年内不得再次提出申请。



2000年4月29日

全国剧场管理工作试行条例

文化部


全国剧场管理工作试行条例

1983年1月8日,文化部

第一条 剧场是国家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下的文化事业单位。
第二条 剧场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各种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安排,贯彻执行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
第三条 剧场是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的场所,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向广大观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也是人民在紧张劳动和工作后休息、欣赏艺术的娱乐场所。在组织安排上演剧目的工作中,要注意贯彻现代戏、新编历史戏、优秀传统剧目三并举的方针。对于儿童剧目的演出,尤应给予重视和支持。
第四条 剧场要做好上演剧目的宣传和组织观众的工作,促进剧团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帮助观众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注意了解演出节目的社会效果,为繁荣社会主义的表演艺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条 剧场要不断完善各种演出设备和生活设施,如吊杆、幕布、台毯、灯光、音响以及演员宿舍、食堂等,为剧团的演出、生活、学习提供方便条件,把剧场办成“剧团之家”。
第六条 剧场应切实搞好卫生,认真维持秩序,做好安全工作,努力为观众创造一个安全、整洁、卫生、舒适的良好环境。
剧场职工对观众要讲文明、讲礼貌,服务工作要热情、周到,努力把剧场办成“观众之家”。
第七条 剧场在经营管理上,可以参照企业管理的办法,实行单独核算,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剧场业务安排上,要努力提高场地使用率,注意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完成文化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
第八条 根据剧场的建筑结构、座席、设备以及座落地点等不同情况,剧场可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剧场等级由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局(厅)参照“全国剧场分级参考标准”(见附件)核定。对于积极添置剧场设备、改善演出条件的剧场,在条件改善后,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应及时报省(市、自治区)文化局(厅)调整升级。
第九条 剧场和剧团的演出收入分成,可按剧场的不同等级及演出票价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但各级剧场与剧团的分成比例最高不得超过如下标准。
甲级剧场与剧团为3∶7分成
乙级剧场与剧团为2.5∶7.5分成
丙级剧场与剧团为2∶8分成
在场、团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剧团也可以按标准向剧场交纳场租。
剧团的单程旅、运费(路程200公里)、广告费用,应从售票的总收入中由场、团双方按拆帐比例公提。
第十条 剧场根据上演剧目装置工作的繁简程度,应免费给剧团安排一至四节(每节四小时)的装台、走台时间。如剧团超出工时,剧场可按规定收费。
兼放电影的影剧场,要给剧团安排足够的演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时间,保证剧团的正常演出。
第十一条 剧场在搞好本职业务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为观众和剧团服务的项目。经营这些服务项目所得的收入,应一律入帐,纳入剧场总收入。今后剧场除大型修缮和大型设备添置外,原则上应做到自收自支、自给有余。剧场收支相抵后的结余部分,经商得当地财政部门同意后,可作如下处理:一部分上交文化主管部门,集中用于维修剧场或更新设备;一部分作为剧场留成,用于改善剧场条件;一部分用于兴办和改善集体福利设施和对职工的奖励。具体提留比例由当地文化部门商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二条 剧场人员的编制由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剧场的等级、演出场次以及设备的繁简确定。
第十三条 剧场领导要熟悉文艺方针政策,精通经营管理业务,作风民主,关心职工生活。剧场职工要努力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本职工作,精通本行业务,克尽职守。
剧场要认真执行财务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制定考勤、学习、评比、奖惩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岗位责任制,使剧场的各项工作不断前进。
第十四条 本条例自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起试行。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局(厅)制定的剧场管理办法凡与本条例有抵触者均按本条例执行。
本条例适用于县以上的国营剧场(院)和以演戏为主的影剧院。
对外开放的内部礼堂、俱乐部以及集体所有制的剧场和其他对外营业演出的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附:全国剧场等级划分参考标准
甲级剧场:
一、建筑:
1.为钢筋水泥结构。
2.舞台表演区面积不少于一百六十平方米,有附台。
3.舞台台面至天棚的有效高度不少于十四米。
4.容纳四十人以上的乐池。
5.设备齐全的男女演员化妆间。
6.不少于一千二百个观众单人座席。
7.有观众休息室。
8.有八十人左右的演员食、宿条件。
二、设备:
1.有暖气或冷气设备。
2.二十道吊杆。
3.全套演出用幕布(大幕、二幕、三幕、天幕、四道
边沿幕)。
4.完整配套的演出用音响设备。
5.能集中控制的演出灯具,电量不少于十万千瓦。
三、管理:
1.有剧场管理专业知识的负责人。
2.各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3.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乙级剧场:
一、建筑:
1.为钢筋水泥结构。
2.舞台表演区面积不少于一百四十平方米。
3.舞台台面至天棚的有效高度不少于十二米。
4.设备齐全的演员化妆间。
5.不少于一千个观众单个座席。
6.有供演员食住条件。
二、设备:
1.有基本演出用幕布(大幕、天幕、四道边沿幕)。
2.可供演出用音响设备。
3.能集中控制的演出灯具,电量不少于八万千瓦。
三、管理:
1.有剧场管理专业知识的负责人。
2.各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3.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丙级剧场:
一、建筑:
1.为钢筋水泥或砖木结构。
2.舞台表演区面积不少于一百平方米。
3.有演员化妆间。
4.不足一千个观众单个座席。
二、设备:
1.有大幕、天幕。
2.供电能力不少于六万千瓦。
三、管理:
有专职管理人员。能售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