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时间:2024-06-25 14:44: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0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


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计量授权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授权予其他部门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或技术机构,执行计量法规定的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凡申请计量授权,承担计量授权任务及办理、管理计量授权,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实施计量法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技术力量的作用,按照统筹规划、经济合理、就地就近、方便生产、利于管理的原则,实行计量授权。

第四条 计量授权包括以下形式:

(一)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的专业性或区域性计量检定机构,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二)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建立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三)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其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

(四)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或技术机构,承担计量标准、计量认证、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技术考核,仲裁检定,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样机试验,标准物质定级鉴定,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试验和对社会开展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

第五条 申请授权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计量标准、检测装置和配套设施必须与申请授权项目相适应,满足授权任务的要求;

(二)工作环境能适应授权任务的需要,保证有关计量检定、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检定、测试人员必须适应授权任务的需要,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计量检定、测试技术,并经考核合格;

(四)具有保证计量检定、测试结果公正、准确的有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六条 申请授权应按以下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一)申请建立计量基准、承担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的授权,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二)申请承担计量器具新产品样机试验的授权,向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三)申请对本部门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的授权,向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四)申请对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的授权,向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五)申请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承担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试验和对社会开展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的授权,应根据申请承担授权任务的区域,向相应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七条 申请授权应递交计量授权申请书,并同时报送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第八条 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在接到计量授权申请书和报送的材料之后,必须在六个月内,对提出申请的有关技术机构审查完毕并发出是否接受申请的通知。

第九条 计量授权申请被接受后,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按照以下规定和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进行考核。

(一)申请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本地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由受理申请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二)申请建立计量基准、非本地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承担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试验,新产品定型鉴定、样机试验和对社会开展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的,由受理申请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第十条 申请授权的单位,其有关计量检定、测试人员,必须经授权单位考核合格。

第十一条 对考核合格的单位,由受理申请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发相应的计量授权证书和计量授权检定、测试专用章,并公布被授权单位的机构名称和所承担授权的业务范围。

第十二条 被授权单位必须按照授权范围开展工作,需新增计量授权项目,应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新增项目的授权。

违反上款规定的,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计量授权证书。

第十二条 计量标准、计量认证、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技术考核,标准物质定级鉴定和仲裁检定的授权,由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相应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指定的形式办理。

第十四条 被授权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计量法律、法规。

第十五条 被授权单位的相应计量标准,必须接受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闲计垦标准的检定;开展授权的计量检定、测试工作,必须接受授权单位的监督。

第十六条 当被授权单位成为计量纠纷中当事人一方时,在双方协商不能自行解决的情况下,由县级以上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或仲裁检定。

第十七条 计量授权证书应由授权单位规定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被授权单位可在有效期满前六个月提出继续承担授权任务的申请;授权单位根据需要和被授权单位的申请在有效期满前进行复查,经复查合格的,延长有效期。

第十八条 被授权单位要终止所承担的授权工作,应提前六个月向授权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终止工作。

违反上款规定,给有关单位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第十九条 被授权单位达不到原考核条件,经限期整顿仍不能恢复的,由授权单位撤销其计量授权。

第二十条 凡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本行政区内不能开展的计量检定项目,需要办理授权的,应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第二十一条 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授权应进行监督,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授权,应予以纠正。

第二十二条 申请计量授权的单位,应按规定缴纳技术考核、发证费。

第二十三条 与本办法有关的计量授权申请书、证书、印章的式样,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人民银行、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预防腐败局《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人民银行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预防腐败局

  近年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小额支付服务市场创新的客观需要,商业预付卡市场发展迅速。商业预付卡以预付和非金融主体发行为典型特征,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总体看,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商业预付卡市场也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务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为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反腐倡廉,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强化对商业预付卡发卡人的管理,是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首要环节,必须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分类监管。人民银行要严格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的规定,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的监督检查,完善业务管理规章,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一经发现,按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予以查处。对商业企业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商务部门要强化管理,抓紧制定行业标准,适时出台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未经批准,不得发行预付卡。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规范商业预付卡的发行和购买,是防范利用商业预付卡洗钱、套现、偷逃税款以及行贿受贿的有效途径,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建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二是实施商业预付卡非现金购卡制度。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使用转账方式购卡的,发卡人要对转出、转入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进行逐笔登记。三是实行商业预付卡限额发行制度。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
  严格发票和财务管理。发卡人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开具发票。税务部门要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收稽查,坚决依法查处发卡人在售卡环节出具虚假发票、购卡单位在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等行为。财政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严厉查处挪用预算资金、利用购卡进行公款消费等行为。
  三、坚决治理,防贿促廉
  治理收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环节,必须进一步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和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的通知》(中办发〔1993〕5号)的规定,严禁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任何形式的商业预付卡。凡收受商业预付卡又不按规定及时上交的,以收受同等数额的现金论处。对涉嫌受贿的,依法严肃查处。
  四、防范风险,维护权益
  加强预付资金管理,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接受的、客户用于未来支付需要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发卡人不得挪用、挤占。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预付资金,并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接受银行对备付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监管。商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单用途预付卡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资金风险。
  人民银行、商务部要继续健全商业预付卡收费、投诉、保密、赎回、清退等业务管理制度,全面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为防止发卡人无偿占有卡内残值,方便持卡人使用,记名商业预付卡不设有效期,不记名商业预付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对于超过有效期尚有资金余额的,发卡人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及时开展相关消费提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商业预付卡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情况复杂,规范整顿的任务十分艰巨。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对商业预付卡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2011年年底前,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要联合开展一次商业预付卡市场专项检查,以检查促整改,促进商业预付卡市场规范发展。

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
国土资源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各项规定,确保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质量,保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顺利实施,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是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在规划修编中,必须按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关于基本农田保护规定的要求,保证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我部已拟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见附件一),待国务
院审批后再正式下达,但各地修编规划时应先按所列指标严格控制使用。各地要将基本农田面积指标和我部下发的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一并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地块。
二、要严格确定各级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明确标示在各级规划图上。省级规划应当确定每个设市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地级以上城市的规划图件应当标明城镇和村庄分阶段的建设用地区界线。
三、规划用地分类应根据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以利于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具体地类调整,暂按本通知附件二执行。
四、现在离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施行的日期(1999年1月1日)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已十分紧迫,各地应在前一时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紧做好规划修编和审查工作。各级规划凡不符合上述要求以及审查中已发现的其他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补充,确保规划质量。省级
规划和依法须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今未报国土地资源部预审的,一定要按照《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42号)要求,于12月15日前组织上报。

附件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农田面积指标
---------------------------------------------------
| | | 规划期间划定 | |
| | 1996年耕地面积 | | 基本农田 |
| 地 区 | | 基本农田面积 |占耕地面积 |
| |-----------------|---------------|比重(%) |
| | 万公顷 | 万 亩 | |
|--------|-----------------|---------------|------|
|北京市 |34.40 |516 |30.96 |464 | 90 |
|--------|----------|------|--------|------|------|
|天津市 |48.53 |728 |44.65 |670 | 92 |
|--------|----------|------|--------|------|------|
|河北省 |688.33 |10325 |619.5 |9293 | 90 |
|--------|----------|------|--------|------|------|
|山西省 |458.87 |6883 |380.86 |5713 | 83 |
|--------|----------|------|--------|------|------|
|内蒙古自治区 |820.07 |12301 |656.05 |9841 | 80 |
|--------|----------|------|--------|------|------|
|辽宁省 |417.47 |6262 |384.07 |5761 | 92 |
|--------|----------|------|--------|------|------|
|吉林省 |557.87 |8368 |507.66 |7615 | 91 |
|--------|----------|------|--------|------|------|
|黑龙江省 |1177.27 |17659 |1071.31 |16070 | 91 |
---------------------------------------------------

续表
---------------------------------------------------
|上海市 |31.53 |473 |28.7 |430 | 91 |
|--------|----------|------|--------|------|------|
|江苏省 |506.2 |7593 |465.7 |6986 | 92 |
|--------|----------|------|--------|------|------|
|浙江省 |212.53 |3188 |191.28 |2869 | 90 |
|--------|----------|------|--------|------|------|
|安徽省 |597.2 |8958 |537.48 |8062 | 90 |
|--------|----------|------|--------|------|------|
|福建省 |143.47 |2152 |129.12 |1937 | 90 |
|--------|----------|------|--------|------|------|
|江西省 |299.33 |4490 |254.43 |3817 | 85 |
|--------|----------|------|--------|------|------|
|山东省 |768.93 |11534 |699.73 |10496 | 91 |
|--------|----------|------|--------|------|------|
|河南省 |811.07 |12166 |729.96 |10949 | 90 |
|--------|----------|------|--------|------|------|
|湖北省 |494.93 |7424 |40.90 |6013 | 81 |
|--------|----------|------|--------|------|------|
|湖南省 |395.27 |5925 |335.98 |5040 | 85 |
|--------|----------|------|--------|------|------|
|广东省 |327.20 |4908 |301.02 |4515 | 92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440.80 |6612 |374.68 |5620 | 85 |
|--------|----------|------|--------|------|------|
|海南省 |76.20 |1143 |68.58 |1029 | 90 |
|--------|----------|------|--------|------|------|
|重庆市 |254.53 |3818 |203.60 |3054 | 80 |
|--------|----------|------|--------|------|------|
|四川省 |622.40 |9936 |536.53 |8048 | 81 |
|--------|----------|------|--------|------|------|
|贵州省 |490.33 |7355 |392.27 |5884 | 80 |
|--------|----------|------|--------|------|------|
|云南省 |642.13 |9632 |513.71 |7706 | 80 |
|--------|----------|------|--------|------|------|
|西藏自治区 |36.27 |544 |32.64 |490 | 90 |
|--------|----------|------|--------|------|------|
|陕西省 |514.07 |7711 |411.25 |6169 | 80 |
|--------|----------|------|--------|------|------|
|甘肃省 |502.47 |7537 |417.05 |6256 | 83 |
|--------|----------|------|--------|------|------|
|青海省 |68.80 |1032 |5701 |857 | 83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126.87 |1903 |105.30 |1579 | 83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98.535978|358.68|5380 |90 | 90 |
|--------|----------|------|--------|------|------|
|全国总计 |13003.93 |195059|11240.75|168611|86.4 |
---------------------------------------------------

附件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
-----------------------------------------
| 规划分类 | 包括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二级地类 |
|------------|--------------------------|
| 一、农用地 | |
|------------|--------------------------|
| 1.耕地 | 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
|------------|--------------------------|
| 2.园地 | 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 |
|------------|--------------------------|
| 3.林地 | 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 |
|------------|--------------------------|
| 4.牧草地 | 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 |
|------------|--------------------------|
| 5.水面 | 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 |
|------------|--------------------------|
| 二、建设用地 | |
|------------|--------------------------|
|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 |
|------------|--------------------------|
| 2.交通用地 | 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
|------------|--------------------------|
| 3.水利设施用地 | 沟渠、水工建筑物 |
|------------|--------------------------|
| | 苇地、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荒草地、盐碱地、沼泽 |
| 三、未利用地 | |
| | 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 |
-----------------------------------------
说明:调整原则是:①按三大类进行归类;②不打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二级地类;③有利于土地用途管
制。



1998年11月10日